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企业培训方案 > 正文

如何避免无效冗长会议?试试案例教学法这5个技巧

作者:IOTD研究顾问发布时间:2022-03-07分类:企业培训方案浏览:6019


如何避免无效冗长会议?试试案例教学法这5个技巧

1870年,经典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1921年引入哈佛商学院并进一步在全球商学院中推广至今,今年刚好100年。案例教学法进入中国近40年,不仅深入到商学院的课堂,更是广泛用于企业的管理培训中。

案例教学法的中心是学员的学习而不是教师的讲授,教师采用苏格拉底式对话的形式,有逻辑地引导学员开展对话和反思。


这与中国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非常不同:讲授式教学是教师侃侃而谈,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即便有师生对话,对话的内容一般也是针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所以在中国开展案例教学时,师生双方都会面临中西方不同教育传统带来的不适应。但这种不同不是无可逾越,案例教学法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就可以实践,以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开会。


企业里每天都有大大小小各种会议,有务实会讨论业务开展,也有务虚会统一思想认识。不管务实还是务虚,都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逻辑帮助企业提高会议质量,案例材料可以各种各样,可以根据会议主题和目的使用自己企业真实的案例,也可以使用其他企业或是匿名企业的案例,使用其他或是匿名企业案例的最大好处是避免当事人尴尬。推荐千字左右的短小案例,聚焦一个问题,引导讨论也容易驾驭,最好书面写出来会前发给大家做准备。


在企业里使用案例教学法开会,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和练习5个技巧。

一个前提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前提是真心希望听取每个人的真实心声。企业常见的会议是通知会:领导滔滔不绝地讲,讲观点讲要求,讲完散会。考虑到效率效果,其实这类通知会完全不需要开,可以直接发给员工文稿甚至录音,只有真心希望听取大家想法时才需要召集在一起开会。


明确了这一前提,会议主持人就需要练习一系列技巧,不要像通知会那样“报幕”式主持,而是需要案例教学教师那样引导讨论的能力。要达到商学院教师引导课堂讨论的能力,这对管理者当然是不切实际的,而以下5个小技巧都是每个管理者可以练习提高,并且马上见效的。

五个技巧

第一个技巧是领导或主持人最后发表观点用“非常好”来鼓励大家发言。领导可能承担主持人的角色,也可能不承担,这两个角色的人一定要最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既然想听其他人的真实想法,领导就一定不要先发表意见,否则后面的发言就变成要么赞成领导意见,要么反对领导意见,压力之下很多人干脆选择沉默。所以,真心希望听取其他人意见,主持人和领导一定要鼓励其他人先发言,每个人发言后都要说“非常好”,这个“非常好”不代表你多么赞成发言的内容,而是对真实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点赞。


而在大家纷纷发言后又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了:正常情况下,大家的真实意见往往各自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见都很难形成一致,就更不用说合力执行了。


所以,需要第二个技巧——聚焦问题。当与会人纷纷主动发言时,不是每个人分别发表下自己的意见就行了。采用案例教学法开会的第一个环节是将大家的讨论聚焦到同一个问题上。


比如让大家依次发表意见:你认为我们今天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比如最近出现多名员工辞职,面对这一问题大家认为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有的认为行业原因不需要企业解决什么问题,有的认为企业要解决福利待遇的竞争力问题,有的则可能认为要解决招聘环节没有选拔合适员工的问题……

    首先要分析这些答案,找到大家共同认定的要解决的问题,那个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后面的讨论就要聚焦到这个问题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高质量会议效果,既达成共识,又合力执行。

如何避免无效冗长会议?试试案例教学法这5个技巧

如果讨论的问题重要复杂,还可以继续使用第三个技巧——将讨论过程展开当问题聚焦后,不要急着一步想出解决方案,而是将讨论的过程展开,群策群力让所有人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


当下有太多的工具框架可供选择,将讨论过程展开:


比如SWOT分析。这类工具框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程度的区别,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可以提高讨论效果,这确实需要时间来练习和提高,但即便选择了不够适合的,最多效果上打点折扣也不至于错。


经过聚焦又充分的讨论后,可以使用第四个技巧了:开放性地提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每个人都可以开放性地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大家一起依次评价优劣,这时候形成的共识才是所有人真正参与其中的共识。


最后第五个技巧是确认这次会议的收获。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要养成确认自己学习收获的习惯,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学习的主人,要承担学习的责任,即使经历了同一次案例讨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是非常正常的。


企业的会议,不管是务虚会还是务实会都要参会者确认下自己这次会议的收获,是思想有了新的认识、还是某项工作要改进,如何改进等等。建议刚开始的时候,这个过程要做成会议的必须环节,等大家都养成反思会议收获的习惯后,则可以从正式的会议环节中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