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敏捷有弹性的组织,才是有竞争力的组织

作者:IOTD研究顾问发布时间:2022-02-23分类:人才培养浏览:6646


春节假期一晃而过,收收心又要开始了新一年的奋斗。


对企业来说,外部环境依旧变幻莫测,我们唯一有信心的预测就是充满挑战的业务环境将会持续变化,组织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具备“与时俱变”的能力,即敏捷、灵活、创新、能够快速行动并以客户为中心。新年伊始,公司和组织可以再次打造或是巩固以下组织的敏捷性和弹性,磨刀不误砍柴工,以便在未来持续保持领先身位。

一、组织敏捷性及弹性


组织敏捷性的概念现在被广泛地定义为一个组织对其环境变化迅速有效的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


“敏捷”组织最明显的特征包括高绩效文化、管理实践和资源的灵活性,以及支持协作、快速决策及执行的组织架构,这需要具备一系列能力。


在生产及响应速度成为关键的今天,成本和价格不断降低,将利润空间挤压得更小,如果组织不能够快速反应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或是未能抓住机遇、创新、降低成本和避免重大失误,那很快就会被淘汰。相比之下,敏捷组织对市场整体的突然变化、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及新的行业科技的发展可以作出迅速且果断的反应——快速作出明智决策,灵活执行战略,并开发出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一系列创新产品。


当然,仅具备敏捷性并不能确保持续的成功,组织还需具备弹性才能够快速应对无法预见的、棘手的改变,并能迅速从挫折中恢复。


弹性组织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警惕并以及时、灵活、力所能及的相关方式回应这些变化,来预测并解决对其业务产生影响的关键事件。这样的组织会对变化环境的各个层面进行广而深的探测,以发现趋势,从而收集集体的智慧并转化为行动。


组织敏捷性是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而想要建立体现组织适应能力的敏捷性和弹性,把握好平衡就至关重要,这两者少了哪一个,剩下的一个都起不了作用。若只关注敏捷性(尤其是通过成本削减),破坏了关键信任及员工敬业度,那无异于竹篮打水;但若只一味强调弹性,就可能会导致惧怕风险、行动缓慢的文化。

二、敏捷性和弹性难在何处


许多阻碍组织具备敏捷性和弹性的因素都在组织的外在方面。大多数组织现行的运营模式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演化,并形成特定的、极为复杂的组织方式。因此,组织可能会被获取到的各类信息轰炸,而部门优先事项和目标的冲突、复杂的决策过程及局部封闭的信息也会妨碍组织抓住市场机遇、有效调动资源,并增加了运营成本。


很多时候,不明确的目标、过多的条条框框和规则会导致员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寻找信息和无法有效采取改善行动上,更无法获得有关他们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感知。


然而,组织敏捷性的阻碍是与组织的内在方面也有着直接联系,即存在于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和文化中,同时也存在于公司与员工之间雇佣关系中。因而,HR就应该承担起解决员工与公司文化之间不协调问题的责任,帮助所在组织具备在快速变化时代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敏捷有弹性的组织,才是有竞争力的组织


三、如何建立组织敏捷性和弹性


组织敏捷性和弹性都属于组织DNA中的一部分,而且还可以采用特定的实践和行为来强化,打破组织僵化并释放能量。总的来看,组织敏捷性和弹性的相关方面,包括制定战略、实施、连接、人才与文化。


1、制定战略


组织的敏捷性聚焦于其核心最具备差异性的地方,同时还保持着与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之间的强力连接。


制定战略需要转变思维模式,从过去依赖传统线性思考到现在信任并相信直觉。重点应放在把外部现实带入组织,利用情境帮助组织超越现状向前看,从而使战略期待的流程逐渐推动组织对未来机会的辨识及利用。


在今天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制定战略能让“实施的差距”缩小,因为最佳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多是由跨职能团队来完成。采用新的战略制定方式需要高层团队对敏捷性的承诺。所以,领导者需要改变其将战略制定视作年度规划性仪式的看法,要让其他人参与战略的共创,将制定战略变成一个持续的流程。从一开始就让对的群体共同参与,沟通战略意图并鼓励内部交流。


2、实施


实施包括将战略意图转化为实践,并使组织成功实现所需的改变。在敏捷组织中,为了落实战略,公司的架构、渠道、流程、系统、组织和数据都经过简化、标准化与协同,从而使组织能够快速且高效地回应市场变化。


敏捷组织的架构特征包括拥有适应力强的供应链、强有力的运营和流程,同时还有流程改进和团队合作作为既定规范。诸如敏捷项目管理等工具方法都包含在内。这些都服务于组织的长远目标,但同时又会根据需求的改变给战略和执行留有升级的空间。传统的项目管理会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严格遵循设计和生产流程,与之相比,敏捷的工作流程更为灵活,它将项目分解成小规模或短距离的可管理组块,并使之叠加在一起构成“迭代”。在整个过程中,会持续进行检视和客户反馈,允许调整、改良和学习,以实现理想结果。


所有组织都必须控制成本,同时也面临着时刻进行产品创新和质量改进的挑战。敏捷组织将实验、测试、精炼和学习视为日常规范,使工作实践既能实现短期效益又能满足中期创新的考验。


3、连接


和过去不同,现在的商业成功可能需要全球化的存在。这就意味着组织必须跨越文化、地域和时区进行交流,以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不仅要求准时交付,还需要24小时客户服务。而基于便捷的通信网络,让业务、项目、任务和工作得以传输至不同地点,散布全球的员工能够一支无懈可击的团队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收入。敏捷组织通过合作关系动态连接,灵活的工作地点和时间,及灵活的工作环境都是支持协作和高信任度的工作关系的条件。


4、人才


敏捷又兼具弹性的组织需要灵活、多技能且有能力的员工,他们需要具备参与精神并富有成效、愿意并能够适应不断发生的改变。因此,与人才相关的流程也必须是敏捷的。面对关键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和组织形式的快速进化,战略人力规划成为当务之急,使业务能够安排好理想人手并建立员工、服务需求及生产力提升之间更优良的匹配。


因此在人员选择、发展和支持方面必须有一个系统性的战略来提高人才的吸引和保留,这一战略需要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劳动力的期望。例如,个体对于职业生涯中尝试多项工作的倾向,其中一些是横向的,而不是向上的晋升。这就意味着人才管理和继任计划的战略必须是和员工共同创造的,以确保能够同时满足公司和人才的需求。


5、创新文化


若将组织视作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创新文化的概念描述的是有利于创造性适应能力的条件。在学习型组织中,这其中就包括协作性的工作方式,以及一种广泛利用内外部网络、持续产生并分享洞见和新想法的系统性方式。


为了创造这样一种文化,需要创新的领导力,这是关于培养卓越的用户体验和把知识转化为价值。高层领导者需要积极捍卫前进的方向、提供关注点并设定速度、设置优先级和目标,这些都是“原来的业务”无法实现的。其目的是为了让员工感受到创新、促进变革及为结果负责的挑战。每个岗位都应该为主动性和成就感留出空间,让个体能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重视他们工作的价值、因自己的贡献受到赏识和尊重。领导者的任务也就变成了意义建构、见机行事、学习发展、关注突发事件的方向和精益求精。